基金会项目管理能力提升专修班取得良好反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上海市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决定精神,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北京加速公益基金会资助、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基金会项目管理能力提升专修班》(以下简称“专修班”)线下培训于2024年9月23日-25日在上海举行。学员们听课认真、发言积极、互动良好,节选部分学员心声,刊载于此:

 

杭州嘉互助学基金会副秘书长应荣军:经过3天的“专修班”学习,我收获颇丰,对基金会项目管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项目设计时必须将组织的核心使命与每个项目紧密结合,确保项目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增强基金会的公众形象和信任度,以及如何最大化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管理工具和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对如何更有效地监督和评估项目有了新的认识。还有关于如何设计更具吸引力的筹资策略的技巧,包括如何通过故事化叙述和精准定位捐赠人来提升项目的筹资效果,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基金会当前的筹资挑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总之,三天培训不仅让我系统地掌握了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期待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我们基金会的实际项目中,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执行力和影响力。

浙江省和平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熊佳乐:为期三天的专修班让我无论是在关于基金会的项目管理知识、实践还是公益圈朋友的结识等方面都可谓是受益匪浅。“公信力决定有没有钱,使命决定有多少钱”。这是我在本次学习中除了“不要盲目迷信专家”以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之前并不清楚本组织的使命,在听了徐老师的课程之后,自己醍醐灌顶,自己在之后的工作中将牢记本组织的使命,让实践经验匮乏的我从团队协作、思考决策、活动创新等方面得以提升。另外,此次培训让我得以有机会结识了来自不同基金会的各位。大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积极交流,分享自己所服务、管理项目的经验与观点,对之后自己开展、执行类似领域的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感谢北京加速公益基金会、徐老师的敦敦教诲以及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育中心台前幕后的各位工作人员

上海随相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耿关祥:北京加速公益基金会的李鹏老师,通过切蛋糕的形象比喻,告诉我们,基金会首先要找准我们的受众群体以及他们有哪些需求,基金会能满足他们哪些需求。随后几天,跟着徐本亮老师的讲授,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利益相关方。基金会的运行就是要通过项目管理的运作,使得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都得到满足。项目成果才是一个社会组织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是社会组织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次培训对社会组织的筹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筹资需要研究潜在捐赠者,并和他们建立起信任,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适的捐赠请求,做到时刻准备,即刻行动。为了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的进行项目创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今后要利用些时间去认真研读《基金会管理条例》《慈善法》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课堂学习只是获得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学以致用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感谢徐老师的亲身授课,也感谢各位学友的互动支持。

丹阳市云上阳光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毛吉仙:这个专修班为我们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基金会项目管理知识。徐老师从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到执行与监控,再到评估与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深入的讲解和案例分析。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还了解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课程中设置了丰富的实践环节,让我们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同时,老师的专业指导和点评也让我对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基金会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基金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使命。通过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基金会的作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支持。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为基金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再次感谢北京加速公益基金会和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育中心的精心安排。

罗店镇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任书贤:此次培训我对使命公信力和公益项目开发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个具有使命公信力的基金会能够更好地吸引捐赠者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的使命,并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和愿景。此外,我们还需要保持透明度,让捐赠者和公众了解我们的运作情况。在公益项目开发管理方面,我们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能力来设计和管理公益项目。在设计项目时,我们需要考虑到项目的可持续性、创新性和有效性。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目标完成。在社会组织的筹资方面,我学到了一些重要的技巧和方法。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筹资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社会组织的创新方面,我认识到创新是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方法和工具,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行业动态和最佳实践,以便及时调整我们的战略和计划。总的来说,本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将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基金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宝山区月浦镇社区公益基金会项目负责人秦靖:我对基金会项目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徐老师首先强调了项目管理的核心理念——以使命为核心,目标为导向,以计划为基础,以执行为关键,以控制为手段,以结果为目标。关于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包括项目范围、时间、成本、质量、风险、资源等。关于社会组织创新的重要性,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只有不断创新,社会组织才能保持活力与竞争力。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包括管理模式的转变、服务方式的优化以及理念的更新。对于基金会而言,创新意味着要不断探索新的筹款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民众需求,设计更符合时代特点的项目和活动。徐老师还分享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我深刻认识到了基金会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实用的项目管理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制定有效的项目计划、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如何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调等。总之,这次专修班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将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基金会项目的成功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长征镇社区基金会秘书长刘佳:感谢上海市民政局、北京加速公益基金会、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给与我们学员一次那么宝贵的学习的机会,三天培训,干货满满。徐本亮老师向我们很好的阐述了社会组织的使命和公信力的必要性:社会组织要有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管理层要确保组织的生存能力,确保组织结构的坚实和稳固,确保组织有能力承受突然的打击、适应突然的改变、充分利用新机会。社会组织更需要有效管理,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徐老师也告诉我们公益项目开发与管理的自觉性。营销≠推销,要从目标对导向制定项目计划,再正确确定项目目标和评估指标,千万不要把手段当目标。做项目要“三要”:项目计划要体现成果、项目实施要做出成果、项目结束要展示成果。徐老师还为大家讲解了社会组织的筹资的紧迫性:筹资是社会组织一项核心工作,需要破除影响筹资的思想障碍,也告诉我们机构的每个利益相关者。徐老师还分析了社会组织的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一种使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拥有新的、更大的创造财富能力的工作。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创新不是发明。它是一个经济学或社会学术语而非技术术语。创新就是有计划地放弃。创新就是“建立新的、更好的方式以达成有价值的目标”。

上海心苹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王丽梅:在项目经理专修班中,徐本亮老师对德鲁克管理的精彩讲解,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项目管理之路上的前行方向。尤其是德鲁克管理中关于使命、成效、公信力三个重要方面,给我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思考。使命——基金会的灵魂指引,成效——基金会的价值体现,公信力——基金会的立足之本。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清晰的使命能够为基金会的各项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它不仅能够凝聚团队成员的力量,让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还能够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作为项目经理,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基金会的使命,并将其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始终。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在专修班的学习过程中,徐本亮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让我们对德鲁克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管理理论与基金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让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使命、成效、公信力是基金会工作的核心要素,只有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实现基金会的社会价值。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基金会秘书处干事王燕:这三天跟着徐本亮老师系统的学习了基金会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收获满满。首先使命与公信力:徐老师一再强调,公信力决定有没有钱,使命决定有多少钱!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一旦信用缺失后,想要重新恢复,那他花的时间精力都将是非常大的,甚至有的可能永远不能够重新建立。因此,一定要保护好公信力,维护公众信任它的价值,如徐老师所说: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有价值,无形的比有形的更重要。其次营销与创新:社会组织和企业一样,德鲁克说企业只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是营销、一个是创新。社会组织同样也需要这两个职能:营销就是做项目,创新就是根据新的需求开发新的项目。只有通过创新项目,才能提升组织影响力,提高资源获取能力,更好的应对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结合所学,践行德鲁克先进管理理念,为社区公益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北玖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张继秋作为从事慈善事业26年的我,通过此次系统地学习,尤其是系统地学习了永亮老师和李鹏老师的精彩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徐老师强调,组织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使命,对于基金会而言,明确而坚定的使命是基金会的灵魂所在,我回来后立即召集全体员工,深入广泛地探讨了我们基金会的使命,大家畅所欲言并最终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为基金会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问题需求导向意识、好项目一定要有成果、了解了信托慈善项目创新的重要性等方面收获颇丰。做为慈善基金会工作这么多年的一直在谋求更好解决目前基金会面临的各种难题通过此次学习终于打开了的思路,为基金会今后更好地发展积蓄了力量与基础。我一定要认真地学习、研究,把徐老师的精彩讲解学深悟透,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你不知道,谁会因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海亮乡村教育振兴基金会高级经理代雅洁作为一名基金会的从业新人,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让我感到既兴奋、又迷茫。这场培训宛如甘霖,恰逢其时地满足了我对于基金会专业知识的迫切渴望,徐本亮老师倾心传授的德鲁克管理思想更是助我大开了管理智慧的宏伟大门。徐本亮老师对使命的定义和作用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真正把理论讲“活”,把使命讲“透”。徐本亮老师强调基金会人员一定要加强两大意识即“需求意识”和“成果意识”。做公益、做项目的过程也是修炼的过程,一定要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只有把人做好才能把基金会做好。“活动不等于项目,产出或者影响力不等于成果,手段不等于目标,推销不等于营销,战术不等于战略,免费或者零成本也不等于公益”等话语让人振聋发聩。课后我也详细拜读了徐本亮老师的著作《社会组织管理精要十五讲》,这既是一本理论指导书也是一本实践操作手册,让我对社会组织的运作有了全面的认识,也为我在基金会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实用的工具和方法。这三天既是一场基金会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是一次深刻的管理探索之旅,其价值和影响将伴随我一生,让我受益无穷。

安徽李恩三慈善基金会项目执行王辉:在培训过程中,徐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管理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他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社会组织的管理并非无章可循,而是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支撑。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强调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对于管理的导向作用。正如德鲁克所言,“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管理的实践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使命的明确和践行是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利益相关者概念,让我对组织的管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要做有心人,这是我在培训中得到的另一个重要启示。项目管理不仅仅是对任务的简单执行,更是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这次专修班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我也反思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项目中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它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项目管理知识,更为以后的公益之路打开了天窗,为之后的项目管理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法依据。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将这些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江海亮乡村教育振兴基金会合作发展负责人项文亮:李鹏老师和徐本亮老师不仅赋予了我丰富的知识,也让公益界的同仁们能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思想碰撞,为未来公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非营利组织而言,使命感是推动组织发展的核心动力。项目成效是衡量基金会价值的重要标准。公信力是基金会的立足之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创新是基金会保持生命力的关键。徐老师强调了关注未来的重要性。我计划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了将本次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着眼于建立一套科学的项目成效评估体系,定期评估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影响,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财务透明度,提升基金会的公信力;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想法,探索新的项目模式和筹款渠道;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确保目标对象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同时做到时刻学习,将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徐老师对每一个问题的耐心解答,对每一次讨论的悉心引导,都让我深受感动。他的敬业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我学习的榜样。

山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副主任贾丽:作为机构的中层管理者很多时候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学习后可以说是茅塞顿开。我意识到,作为管理者,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他认为,管理者应该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并明确每个目标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通过目标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德鲁克还强调了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他认为,创新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变革则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必要手段。管理者应该善于规划自己的时间和任务,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同时,管理者也要注重自我反思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这些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社会组织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融乐公益基金会项目主管董菊:徐本亮老师的课程一直都是非常务实又接地气的。“公信力决定有没有钱,使命决定有多少钱。”我对这句话极为认同,要规范操作保持公信力,要把项目做出色,“物超所值”。“利益相关方”,徐老师告诉我们利益相关方包含了很多,而这些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都要关注。“需求导向开发项目”,徐老师举例说明了需求的重要性,一个项目能不能成功,其实在设计项目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产出和成果”,我一直以为我的每个项目都有很严谨的产出成果,但是听了徐老师的课后,我发现部分项目的成果其实只是产出。这就是为什么我每次写筹款PPT的时候不够生动,无法产生共鸣。“项目人员和筹款工作不能分开”,这句话醍醐灌顶,谁能有项目人员了解项目,谁能比项目人员对自己的项目感触更深,所以筹款的时候项目人员介入,是对筹款有很大的帮助。“创新的标准:为客户做了什么,为客户创造价值。” 总体来说,培训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是为自己的未来成长发展找到方向。

杭州泰格医药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周春玉:对于我这刚入公益圈的新人,培训课程很及时。社会组织的使命至关重要,是组织的目的和组织存在的原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使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一个社会组织最宝贵的财富是公众的信任。在培训中,我学习到了如何建立信任账户,如何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还学习到了社会组织存在多个利益相关者,每个对组织的管理事务都有否决权,所以要树立“由外而内”的思维,先要了解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换位思考去做项目做有效公益。课上《万名农民工绿色网上行》等翔实的案例分享,我掌握了项目设计的流程,以需求导向精心设计项目,以目标导向制定项目计划,正确确定项目目标和评估指标,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以及项目筹资的策略和相关创新思维等内容,干货满满。总之,此次培训课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并继续学习德鲁克管理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基金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西省众信公益基金会总干事汪漪:在为期三天的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德鲁克管理学理论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还获得了对公益慈善的深刻洞察。特别是在使命的明确性、目标的设定、公信力的建立、成果导向的管理以及战略规划等方面,我得到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刻的启示。通过参加专修班,我深刻认识到非营利组织需要明确其使命,设定具体的目标,建立公信力,以成果为导向,并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这些原则不仅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组织的成功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大提供了保障。我将以这次培训为起点,紧跟徐老师学习的步伐,反复学习,长期习得德鲁克的管理理论,将其融合了社会学、哲学、人文等多学科精髓的智慧始终指导着我在非营利组织管理领域的工作,帮助我创建更有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公益项目,更有效、高效地管理好基金会,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积极变化。

END

 
 
 

 

 

首页    中心新闻    基金会项目管理能力提升专修班取得良好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