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布不土 送来清凉 “牵手非遗,醉美静安”——文明实践项目崇明土布堆画非遗慈善公开课在静安举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定的制作工艺及独特的审美,在民间代代流传。8月28日,由上海市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上海市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上海市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基金管委会指导,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主办,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非遗小传人学院、上海晨光公益基金会、上海久光百货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协办的“静美时光 · 实践同行”2024年度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牵手非遗,醉美静安”——文明实践项目崇明土布堆画慈善公开课在静安地标性场所的久光百货如期举行。
主讲非遗传承人:宋荣耀,崇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带编织代表性传承人。她因土布结缘,多年来钻研崇明土布及线带编织技艺的挖掘、创新和传承工作。作为木棉花开手工社创始人,她创建了线带编织传承基地,将这种古老的编织技艺延续下去。作品《崇明土布抱枕》在2018上海市第二届布艺(创意)作品大赛中荣获最佳设计奖。
宋老师从【宋】张舜民的扇诗讲起:“扇子解招风,本要热时用。秋来挂壁间,却被风吹动。”在炎炎夏日,将将萌系进行到底!她讲道:扇子最早称“翣”,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起初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一种礼仪工具。渐渐地,扇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在源远流长的岁月中,扇子除日用外,还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蔚成独具中国扇风格的奇观。将崇明土布、非遗编织技艺点缀扇面,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夏日引风,为扇面增添萌系色彩。来自周边的居民们沉浸其中而不知凉意,在非遗的文化氛围中,用土布制作一件件个性独特的凉扇。
据悉,项目组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通过走访了南京西路街道升平、古柏、中凯等居民区发现,静安区老人和孩子们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和需求,为推动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助力打响“静安文化”文明实践品牌,广泛开展非遗传承的文明实践活动,培育“美在静安、文明有范”等活动品牌。用好非遗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我们在静安代表性商场——久光百货公共区域针对静安区的老人和儿童开展系列非遗公开课活动,活动全部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自授课,让更多生活和工作在静安的市民走进非遗、了解非遗、学习非遗,在非遗文化的熏陶中快乐生活。并另外筹资,于2024年8月10日-2024年9月10日在久光百货(静安寺店)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非遗传人作品、非遗课堂学员作品成果以及特殊青少年作品为一体的展览活动,做到在市民中弘扬慈善文化的同时,也突出静安文明实践项目的目标。
E
N
D